【汉武帝时期,在中山国地盘上,居然出现了一支基因上与大汉宗室毫无关系的刘氏大家族,这很不寻常。】
【要知道,汉代的河北可不是偏远地方。】
【一个皇姓大族在冀州诞生,史料里应该多少会有所记载,可是除中山靖王之外,就没有别的蛛丝马迹了。】
【所以,可能的一个解释就是,这支河北小刘的刘姓,就是中山靖王刘胜奠基的中山刘氏家族。】
【时间、地点都对得上,而且树形上也符合人形播种机的特性。】
【那为什么Y染基因上与刘邦家天差地远,完全对不上号呢?】
【一种最有可能的推测,是刘胜的生母贾夫人红杏出墙,给汉景帝刘启戴了绿帽,然后生下刘胜,从而导致中山刘这一只在Y染基因上跑偏了。】
弹幕评论飞出:
“啊!!这个推测属实是没有想到。”
“好家伙,真是好家伙!中山靖王竟然是隔壁老王的种?堂堂大汉棋圣,竟然被戴了绿帽子,啧啧。”
“刘备:诽谤!有人诽谤我老祖宗啊!”
“刘备:坏了!我的大汉皇叔身份要保不住了!”
“不得不说,贾夫人的胆子很大啊!”
“……”
看着高空巨幕。
历朝历代众多古人,尤其是普通百姓们,震惊万分。
竟然有人敢偷皇帝的女人?
至高无上的皇帝,居然会遭受这样的屈辱?
这在许多古人看来,简直是匪夷所思!
当然。
并非所有的古人都觉得惊讶。
比如有些了解皇室内幕的权贵,就觉得这事没啥可吃惊的。
因为他们知道,皇家并不都是外界人眼中的那样光鲜亮丽,皇室的龌龊事,可不少。
……
大汉武帝位面。
刘彻看到后世之人的推测之后,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!
他怎么也没想到,后世所谓的基因检测技术,竟然会揭露出这么一件离奇的事。
如果此事是真的,那毫无疑问是他们刘汉皇族的大丑闻!
并且,这一丑闻,现在被后世之人通过高空巨幕公之于众,弄得天下人尽皆知。
这对他们刘汉皇族的声誉来说,将会是一次重大打击!
还会让他父亲汉景帝蒙羞,被世人耻笑!
想到这些。
刘彻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。
但他毕竟不是寻常人,作为一代雄主,他知道这个时候发怒解决不了问题。
“呼!”
在心中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,刘彻冷静下来,开始思考处理之策。
首先,后世之人说了,这只是一种很有可能的猜测而已,不能保证百分百是真的,所以需要他派人再好好调查一番。
其次,这件事紧密关系着他父亲汉景帝与刘汉皇室的名誉,故而在调查的时候,不能不能大张旗鼓弄得人尽皆知,只能让心腹之人暗中秘密调查。
一番衡量之后,刘彻心中有了合适的人选。
“要是真查出了问题,朕必定诛奸夫淫妇的九族!”
刘彻眼中闪过一道厉芒,心中满是杀意!
……
东汉末年位面。
刘备看到自己前面的担忧变成了现实,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愤怒,当即怒骂出声:
“荒谬!荒谬!简直是一派胡言!”
“捏造此流言之人,简直是其心可诛!”
刘备的脸色铁青,胸口起伏不定,显然是气坏了。
此事对他的负面影响太大了!
侮辱他老祖宗,损害他祖先的名誉,这个是一方面。
更重要的是,这会对他争夺天下的大业造成巨大损害!
有了刘汉皇叔这个身份,他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,那就是占据大义,名正言顺!
而有了这个正统旗号,他也能吸引更多人的投靠。
总之,这个皇叔身份,对他太有用了!!
他绝对不能失去这一身份!
所以,不管后世之人的推测是真是假,他都必须要坚决否定这一说法!
他祖先中山靖王,必须得是根正苗红的纯血刘汉皇族后裔!
谁提出质疑都不行!!!
看见刘备动怒,诸葛亮赶紧开口劝道:
“主公请息怒!这一听就是毫无根据的臆想,凡天下有识之士,必不会信!”
紧接着,关羽、张飞、法正等人也是纷纷开口道:
“大哥无需动怒,这后世之人是在胡说八道,哗众取宠!”
“二哥说得对,后世之人的话肯定是假的!”
“主公请勿忧虑,天下明智之士,肯定会有自己的判断,不会轻信如此荒谬之事!”
“……”
作为刘备的核心班底,他们非常坚决地表明了支持刘备的态度。
因为他们现在的利益,已经与刘备牢牢绑定在了一起。
无论刘备是不是皇室宗亲,他们也都得紧跟着刘备。
看到自己手下们是这样的态度,刘备的脸色缓和了几分。
“孔明,此事该如何应对呢?”
刘备冷静下来,开口问诸葛亮道。
他可以预见,在此事被高空巨幕广传天下之后,曹魏与孙吴这两方,必然都会利用此事来重点打击他。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
所以,他必须要提前做好应对这一危机的准备。
“主公,容我思考一番。”
诸葛亮开口回道。
这件事,确实很棘手。
因为内容来自高空巨幕这种神器,天然带有权威性。
不过,诸葛亮倒也不是无计可施,他已经有了一些想法,只是需要点时间进一步理清思路。
……
另一边。
同样是东汉末年位面。
曹操已然乐疯了。
“哈哈哈,真是天助我也!”
“大耳贼啊大耳贼!没想到你也有今天!孤这一次绝不会放过你!哈哈哈!”
曹操畅快无比地大笑起来。
对于刘备那个皇叔身份以及“匡扶汉室”的口号,他是很厌烦。
以前,他就想过在刘备的身份上做文章,想要否定刘备的身份。
为此,他还特意派人去仔细调查过刘备的身世。
像什么刘备曾经卖过草鞋、收过养子等事情,都被人派人查得一清二楚。
但让他失望的是,刘备这家伙,居然真是中山靖王的后裔!
曹操本来都放弃在这方面做文章了,没想到啊,此时居然有了意外之喜!
刘备的身份没问题,但他老祖宗中山靖王的身份却出问题了。
这可令曹操太高兴了。
不借机彻底废掉刘备的大汉皇叔身份,曹操都觉得对不起自己。
“文和,孤要全天下人都知道刘备出身不正,并非大汉皇室中人!”
“此事,孤想要交给你去办,你可有把握?”
曹操看着贾诩,开口问道。
他觉得,这种事,就适合贾诩这种出手狠辣的毒士去做。
“请魏王放心,臣一定办好此事!”
贾诩沉声回道。
有了眼前巨幕视频内容的铺垫,他觉得这件事不算太难办。
同一位面。
同一时间。
孙吴一方。
孙权与他的谋臣们也在商议着这事。
虽然他们与刘备一方现在是盟友,但是吧,现在的盟友也可能是未来的对手。
所以,孙权一方不少人觉得,趁此机会给刘备找点麻烦,也不是不可以。
大家都是割据一方,凭什么你刘备能拿着刘汉皇叔的身份占据大义呢?
……
【当然。】
【还有另外一种推测。】
……
东汉末年位面。
刘备看到这里,眼前一亮。
难道转机出现了?
只要能证明他老祖宗中山靖王是货真价实的刘汉皇族,哪怕别的推测再离谱,他都觉得无所谓。
对他而言,保住他的大汉皇叔身份才是最重要的。
刘备满怀期待地盯着高空巨幕。
与此同时。
同一位面。
曹魏一方。
曹操心中咯噔一声,有了不妙的感觉。
难道,又要让刘备这个大耳贼逃过一劫?
……
【从谱系树上看,河北小刘的上游旁支,全都是南方的家族,集中于湘赣楚地。】
【说明小刘家生物意义的父系祖先,在春秋战国时期,应该是生活在南方的楚国。】
【然后河北小刘居然有这么多分开两千多年的父系宗亲,看来小刘上游的O-F793似乎也非同小可。】
【确实,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基因标记,一口气爆发出了32支支系。】
【能在春秋的楚地出现超级簇状爆发,人口迅猛增长,那么这个O-F793必定是楚国的超级权贵。】
【总之,河北小刘家生物意义上的祖先,是一位楚人。】
【如果不接受汉景帝被戴绿帽这个假说,那么故事就是一位楚国超级权贵的后人,在秦汉时期跑到了河北冀州,开创了一个规模十分庞大的刘氏家族。】
弹幕评论飞出:
“额,这意思是说,河北小刘一族其实是楚国王室后裔?多少有点离谱了,楚国距离河北远着呢。”
“中山靖王:我真不是野种啊!”
“刘备狂喜:我大汉皇叔的身份又回来了!”
“有个说法是楚国项家在汉朝被赐姓刘了,这个河北小刘,不会是项家的刘吧?”
“……”
大汉武帝位面。
刘彻觉得这个推测,也是有可能的。
但不管怎样,都不是定论。
此事关系重大,他必须要令人查清楚才行。
……
东汉末年位面。
刘备看到这个新的推测,心中大喜。
这才对嘛!
“孔明,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真相!”
刘备对着诸葛亮说道。
对于河北小刘是哪一位楚地权贵,是不是项家改姓的刘等问题,他其实一点也不关心。
总之,后世之人后面这个推测,必须是真的!
这个河北小刘家族,绝对不能跟他老祖宗中山靖王有关。
只要天下人都相信了“河北小刘是楚地权贵”的说法,他的大汉皇叔地位就保住了。
他依然是根正苗红的大汉皇族!
与此同时。
同样是东汉末年位面。
曹操看到这里,心中长叹一声。
后世之人突然拿出来这么一个新的说法,对他来说,可不是好事。
这很不利于他扒掉刘备的大汉皇族身份。
尽管如此,曹操也不打算放弃打击刘备的计划。
“文和,现在该如何处理?”
曹操开口问贾诩道。
贾诩很淡定地回道:
“无妨,反正都没有定论。”
“此事交给臣便是,臣一定会让天下之人相信前一种说法!”
“哈哈哈,好!有文和的保证,孤自然放心!”
看见贾诩如此有信心,曹操心中自然非常高兴。
……
【以上,只是基于基因数据的两个可能性猜想。】
【中山靖王的陵墓早就被挖掘了,已经没有办法通过古DNA去探寻事实的真相。】
【所以,这件事,可能永远是个谜了。】
……
看完视频最后的结语。
历朝历代的古人们观点不一。
有人相信第一种推测,认为中山靖王不是汉景帝的儿子。
但也有人相信第二种推测,认为中山靖王与河北小刘无关,确实是大汉皇族后裔。
除此以外。
看完整个视频,历朝历代众多古人最震惊的,还是后世之人口中的“基因检测”技术。
通过这样的技术,居然可以准确判断出相隔长达几千年的人的亲属关系。
这在古人们看来,实在是太神奇、太不可思议了!
由此,有一些古人联想到了历朝历代流传已久的“滴血认亲”法。
他们很好奇,后世使用的“基因检测”法,与他们使用的“滴血认亲”法相比,谁更靠谱?
便在此时。
高空巨幕刷新出来的新视频,刚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。
【华夏古代采取的“滴血认亲法”,真的可信吗?】
……
大汉高祖位面。
刘邦看着高空巨幕,眼露疑惑之色。
他很确定,他没听说过什么“滴血认亲法”。
可为何后世之人会说这是华夏古代普遍使用的方法?
“子房,你听说过这一方法吗?”
刘邦开口问张良道。
他觉得,张良见多识广,也许会知道。
然而,张良让他失望了。
“陛下,臣也从未听说过。”
张良摇头道。
他们两人不知道,是很正常的。
因为“滴血认亲”这一办法,是在三国之时才被创立的。
然后随着时间的发展,成为了华夏古代无人质疑的金科铁律。
故而。
在三国位面之前的朝代位面。
包括刘邦、张良在内的古人们,此时更关注的一个问题,是具体什么是“滴血认亲法”?
而在三国位面之后的那些朝代位面。
许多古人更好奇的,却是“滴血认亲法”这一办法,到底可不可信?
在他们的固有认知中,自然是把“滴血认亲法”视为圭臬,毫不怀疑其可信性。
但是,现在看到新视频的这个大标题后,一些头脑灵活的古人,却有了不同的想法。
大标题是个问句。
所以,他们隐约觉得,或许后世之人会对“滴血认亲法”有质疑。
……
【我们经常会在古装影视剧中,看到这样一个画面。】
【为了验证血缘关系,衙门会在审讯时,让嫌疑人和自己的直系后代上演一出滴血认亲的大剧。】
【看到血滴到碗中融到一起或者各自分离,很多人觉得好神奇,感觉充满神秘感和仪式感。】
【但是,滴血认亲真的有效吗?】
……
伴随着旁白字幕。
高空巨幕中插入了一段各种影视剧中,“滴血认亲法”操作过程的剪辑视频。
南宋位面。
法医学鼻祖宋慈看着高空巨幕,眼泛思索之色。
对于“滴血认亲法”,他自然是很熟悉的。
并且他在办案实践中,也使用过这样的方法。
根据他自己的经验,他觉得这个方法是真实有效的。
甚至,他还打算将此方法记录进自己正在写的《洗冤集录》一书中。
但,听后世之人的意思,貌似这个方法并不一定是有效的。
作为一个极强科研精神的人,宋慈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。
于是,他愈发期待接下来的视频内容了。
……
【古代的滴血认亲分为两种方法,一种是滴骨法,一种是合血法。】
【滴骨法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,如若沁入骨内,则表示滴血的活人与尸骨有直系亲属的血统关系,如不能沁入,则表示没有亲属关系。】
【合血法是指如需判断两个活人是否直系亲属时,就让两人各自滴在清水中一滴血,然后观察是否会融合在一起,成为一体,如凝为一体就说明是直系亲属的关系。】
……
大汉高祖位面。
刘邦看到这里,恍然大悟。
原来所谓的“滴血认亲法”,是这个意思。
不得不说,这两种方法,操作起来都还挺方便快捷的。
但,这“滴血认亲法”的原理是什么呢?
为何这样就能判定出亲属关系呢?
刘邦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张良。
而张良在略微思索片刻后,开口回道:
“陛下,古语有云:人始生,先成精,精成而脑髓生,骨为干,脉为营,筋为刚,肉为墙,皮肤坚而毛发长,谷入于胃,脉道以通,血气乃行。”
“人体骨肉精血来自父母,可以说是同源而出,所以如果是亲属,自然就能相融。”
“有道理,子房果然博学!”
刘邦开口称赞道。
……
【先来说滴骨法。】
【这一方法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。】
【据《会稽先贤传》中记载,三国时,有一男子,名陈业,他的哥哥渡海而亡,同船的死了很多人,船舶又在海上漂流了很多天,等发现的时候,尸体都已腐烂,难以分辨尸体的身份。】
【陈业悲痛欲绝,说道:“吾闻亲者血气相通”,于是割破手腕,把血滴到尸骨上,血沁入骨头的就是自己亲人,其他来认领尸体的亲属也都如此为之,最后都找到了自己亲人的尸骨。】
【后来这一方法广为流传,并被宋朝法医宋慈记载在《洗冤集录》中,称为:检滴骨亲法。】
【但其实,这一方法是极其不可信的。】
……
“啊?不可信?”
三国位面之后的诸多朝代位面,许多古人被这个结论震惊了。
这一方法,在他们各自的朝代,可都被视为是极其准确有效的验亲方法,并且广为流传。
可后世之人为何说其不可信呢?
这些古人迫不及待想知道此问题的答案。
……
【因为骨骼无论保存在露天地,还是埋藏在泥土中,经过较长时间,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都会经过腐败完全溶解消失,毛发、指(趾)甲脱落,最后仅剩下白骨化骨骼。】
【白骨化了的骨骼,表层常腐蚀发酥,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。】
【而如果骨骼未干枯,结构完整、表面还存有软组织时,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的现象。】
【也就是说,血液能不能浸入,只跟骨头的状态有关系,与是谁的血液,没有任何关系。】
【所以,用这种方法去认亲,当然是极为不靠谱。】
……
南北朝位面。
梁朝。
梁武帝时期。
豫章王萧综看到这一结论之后,心头一震,脸色一下变了。
接着,他从自己房中取出了一个小盒子,并打开这个盒子,将里面的一根骨头取了出来。
看着这根骨头,他陷入了思索之中。
这根骨头,属于曾经的南齐废帝、东昏侯萧宝卷。
而他的生母吴景晖,原本是萧宝卷的妃嫔。
但南齐被南梁取代后,吴景晖成为了梁武帝萧衍的后宫妃嫔。
而吴景晖在入宫七个月后,就生下了萧综。
如此一来,很多人就对萧综的身世产生了怀疑,认为他不是梁武帝的亲儿子,而是萧宝卷的遗腹子。
这样的流言,让萧综心里备受折磨。
如果他真是萧宝卷的儿子,那梁武帝萧衍就是他的杀父仇人,他岂不是认贼作父?
为了弄清真相,他偷偷挖开东昏侯萧宝卷的陵墓,弄到这根尸骨,然后用自己的血使用了滴骨法验证。
结果,血沁入了骨头之中。
有了这个结果,萧综本以为他真是东昏侯萧宝卷的儿子。
但现在,后世之人却说这方法不可信?
那岂不是说他的结论是错的?
“得验证一下后世之人的说法!”
萧综脑中涌现出这一念头,然后他叫来一个心腹侍卫,指着萧宝卷的骨头,对其下令道:
“滴几滴血到骨头上。”
闻言,这个侍卫听令行事,然后告退。
萧综看着侍卫的血慢慢沁入这根骨头内,苦笑一声。
他费尽心思挖了萧宝卷的陵墓,算是白折腾了。
“不过,这样也好,不用伤吾儿性命了。”
萧综口中嘟囔了一句。
在原本历史时空中,他为了最终确定自己的身世,还会杀了自己那个尚在襁褓之中的亲儿子。
然后用他亲儿子的血,再度使用滴骨法去验证。
最后,他坚信自己的确是东昏侯的遗腹子。
得知身世后,他暗中联络了在北魏的萧宝夤,也就是萧宝卷的弟弟,并逃亡去了北魏。
至于说萧综究竟是谁的儿子,现代史学界也没一个定论。
史书记载倾向于他是萧宝卷的遗腹子,理由是萧综滴血验亲的结论。
而滴血验亲又是不靠谱的,等于这些记载也是不可信的。
……
南宋位面。
宋慈看完巨幕中的详细解释,终于知道“检滴骨亲法”错在何处了。
然后,他低头奋笔疾书,把《洗冤集录》之中有关“检滴骨亲法”的原本内容全部删除。
取而代之的,是介绍从眼前巨幕视频内容中学到的“检滴骨亲法”的真正原理。
同时,他还重点强调了,“检滴骨亲法”是错误的,不可信!

